咸海位于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处,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。在唐代属西域都护府的辖区,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湖。
咸海地处亚欧大陆内部,主要依靠锡尔河和阿姆河的补给,咸海所处的中亚属大陆性气候,终年少雨,而如今阿姆河基本上流不进咸海了。导致现在的咸海迅速萎缩,水位不断下降,由于水位的下降。1987年咸海就被分成了南北两部分。如今随意两国生态修复的投入,北咸海部分已经基本恢复了,而南咸海部分大部分干涸消失了。

咸海的水面变化图
咸海干涸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的不当取水。当时的苏联将中亚作为棉花基地,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上大建水坝,两河的水浇灌了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。当时的中亚是苏联重要的粮仓,然而农业的丰收和经济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,人们发现,咸海的水位极速下降,干涸后的咸海每年都要刮几次盐沙暴,昔日肥沃的土壤也成了盐碱地。2003年哈萨克斯坦修建了大坝阻断南北咸海的流通,大坝的建立使北咸海起死回生也宣告了南咸海的死亡。
现在的北咸海因为锡尔河的补给已初步恢复当时的水位了,而南咸海已基本干涸。咸海如今的面积仅为当初的十分之一。